您所在的位置:

指纹、人脸与虹膜识别国标立项,组长蚂蚁金服引入IFAA联盟经验

2018-04-03 来源:中国网

只有当手机厂商开始面对AI,迎接IoT时代的到来时,才会对标准制定有如此彻底的感悟。

智能机时代的生态链越来越复杂,从芯片、传感器,到整机厂商和应用厂商……每个环节、每个模块都有众多品牌参与,标准的缺失足以迟滞整个手机厂商的业务节奏。

联盟价值在IoT时代前凸显

2013年9月苹果推出iPhone 5s,因为搭载了指纹识别功能而震动业界,此后约一年,华为和魅族陆续推出相应技术——这还是在整个安卓生态对指纹识别有所储备,并磨合多年的背景下完成的。

而后续的3D人脸识别技术,则更为复杂。一是芯片相关方案本身,二是方案的数据安全问题。

由于采用神经网络算法,传统芯片无法承担3D人脸识别所需的计算工作。尽管芯片厂商都在努力,如高通力推自己的DSP方案等,但各方准备仍显不足——打通模块厂商间的隔阂绝非一朝一夕之功。

例如在人脸识别算法问题上,考虑到芯片厂商算法能力上的不足,就效率提升而言,引入第三方技术厂商如商汤、Face++等是个有益的方式;但新的问题随之产生,合作势必涉及代码、算法对接等问题,这一点事实上并不容易解决;

而在数据格式及安全问题上,协同上下游厂商,更有着大量可以想见的困难——似乎在这个环境内,整个手机生态链只能边走边磨合,见招拆招。

此时,手机厂商求解的思路开始转向行业标准的制定上——IFAA(互联网金融身份认证联盟)这一类主流行业联盟的价值,也因此受到了格外的重视。

每个厂商都知道,自己即将要迎接扑面而来的IoT技术大潮,这意味着全新的技术与应用场景将出现井喷式的爆发;如何推动和加速技术落地,解决产业链中碎片化严重的问题,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此前,法国一位安卓阵营的专家发文说,全球安卓阵营谁能最先“起来”并不一定,但这家厂商很可能在中国——因为IFAA的存在。

对此,IFAA理事长冯春培表示,“标准的问题必须有人协调”,如果“我们能更加前瞻性的去准备,定好标准以匹配应用场景未来的需求,手机生态系统将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”。

冯春培是在3月28日举行的“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全体会议”上表达了这一观点的。该工作组所属标委会,即“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-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”(简称,分委会)。组长单位由蚂蚁金服担任,工作组成员单位超过40家。

标准之于产业的价值,从IFAA此前的围绕金融身份认证的探索成果中,早已可见一斑。

从iPhone 5s带动指纹识别进入民用终端后,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指纹识别便迅速普及,并进入支付领域;而当时,其他手机厂商和应用厂商并没有对标准问题形成概念,因此生态链对业务创新中出现的众多协调问题颇感局促。

也是在这个时期,ARM V7指令集推出后出现的Trustzone技术等被引入移动终端,并推动生态链开始着手克服碎片化严重的问题——这一问题在中国市场更为突出——最终形成了全链路的安全解决方案。该方案也就是此后“IFAA本地生物识别安全解决方案”的前身。

IFAA联盟副秘书长、蚂蚁金服高级安全专家黄冕在交流中指出,以支付宝为例,目前指纹的接受度和通过率已经超过了密码约5%,日常使用指纹支付的用户超过40%,“双十一”中,用户为追求支付速度,这一数字超过了50%,且达到了零风险的水平——IFAA的价值此时已得到了生态链的广泛认同。

1522718369715428.jpg


指纹、人脸和虹膜识别完成国标立项

“IFAA成立的目标就是为了加速本地生物识别认证的接入。“黄冕介绍说,目前包括指纹(含屏下指纹)、人脸识别、虹膜识别,以及多模态(多因认证)等解决方案的研发,都已在IFAA体系下展开——或已有成果落地,或正在进行。

此前,联盟推出的、达到金融级的身份识别解决方案,已覆盖安卓手机终端超过6.8 亿台设备,支持36 个品牌近超过230 款手机型号,全面支持苹果iOS,总量接近12亿台,覆盖超过11.8亿终端。

由于贴近产业需求,在成立短短两年的时间里,超过160家单位已经加入了IFAA,其近期基于IoT等新应用场景的多因子识别技术研究,已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。

IFAA在2017年提出开放赋能的目标,以上解决方案都将在IFAA体系内开放。目前,包括浦发银行、苏宁金融、CFCA等多家业务的上线都应用了IFAA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。

“2018年也是IoT元年,如何在新应用场景中确保数据安全,更好地进行身份识别,也将是IFAA下一步的工作重点。”黄冕说。

考虑到蚂蚁金服在分委会的组长身份,这些工作重点在相当程度上已与国标制定息息相关。

3月30日工作组会议上公布的消息显示,目前,“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工作组”已经完成1项国家标准《信息技术 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 第1部分 通用要求》(下文简称《通用要求》)的制定,和3项标准体系架构的立项工作;后者包括了目前最为成熟的指纹、人脸和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。

会中,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刘大山处长对工作组提出了三点明确的建议:一是强化生物特征识别相关技术研发标准、知识产权和产业化领域的有效协同;二是推进国际化标准工作,推动研究成果融入国际标准;三是强化标准检测验证服务能力。

蚂蚁金服高级专家陈星,代表工作组组长单位,在会中介绍了《通用要求》的主要内容:它涉及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性标准,并规定了移动设备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架构和通用流程,以及移动设备上生物特征识别的功能要求和安全要求等。

蚂蚁金服和中科虹霸、长春鸿达等工作组成员单位,此后分别结合自身业务,就指纹、人脸和虹膜等生物特征识别标准研制工作,介绍了相关进展。

据悉,此3项标准最快将于明年4月进入报批阶段;此外声纹、指静脉、多模态融合、呈现攻击检测与性能测试等项目,也已进入国标立项申报阶段。


分享到:
相关新闻